在柳州,中秋这么过→-柳州广播电视网(柳州新闻网)

柳州新闻

新播报

法治柳州

搜索

新闻资讯

聚焦

在柳州,中秋这么过→

聚焦
2024/9/18 20:47:18
来源: 在柳州

  (《在柳州》综合报道)中秋佳节到来,连日来,我市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,也迎来了不少外地游客来柳,共庆团圆,共贺佳节。

  到螺蛳粉小镇度过别样中秋

  9月17日下午,很多游客来到螺蛳粉小镇日不落天空营地,来感受层峦叠嶂的喀斯特风光之美。一些游客还身着美丽的汉服,跟家人一起一边欣赏美景,一边拍照烧烤欢度中秋,好不惬意!

  记者在位于百乐竹海山顶的螺蛳粉小镇滑翔伞基地看到,很多来自海南、广东、湖南等地的游客前来体验滑翔伞,感受在美丽风景中飞翔的别样乐趣。绝美的火烧云,秀美奇特的山峰,一个个巨大的蘑菇伞在空中滑翔,映衬着小镇别有一番韵味。大家纷纷表示,这样的日落简直绝美,一定要推荐给更多的家人和朋友前来打卡,柳州真的是一个时尚之都,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地让大家应接不暇,玩得很开心。

  晚上,俯瞰柳州夜景,灯火映万家,团圆共此时!更多的游客们来到山顶,举杯邀明月,赏月庆团圆。大家也送上了对家人美好的祝福,祝愿大家阖家欢乐,愿花常好、月常圆、人长久,月圆人圆,生活事业圆圆满满!

  古风扇形书灯diy  

  9月15日,柳侯祠里热闹非凡,20个小朋友在这里学习关于中秋佳节的历史知识,还自己动手做古风扇形书灯,共庆中秋佳节。

  小朋友们参观了柳侯祠,了解了柳宗元的故事,学习了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。

  在diy环节,小朋友们要动手做书灯,首先得先折出“书页”,他们沿着横线将纸张一正一反地对折,

  经过来回对折,“书页”就呈现出手风琴的形状,接着要将纸张推折成立体的拱门状,这一步很考验耐心,难倒了不少小朋友。

  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细腻的纸张在小朋友的手中折出弧度,再把灯带贴在底座上,固定在“拱门”状的折纸上,最后在“书页”上点缀一只灵动的小蝴蝶,打开电源,一盏精致的书灯,绽放光彩,上面若隐若现的诗句,尽显古风之美。

  制作手工月饼     

  9月14日早上,柳北区笔架社区元宝源小区的40位居民齐聚党群服务中心,动手包月饼。

  居民们把五颜六色的月饼皮均匀分成4份,搓圆捏扁后,包上豆沙或者莲蓉馅料,揉捏均匀,再轻轻裹上一层熟粉,塞入模具,慢慢地挤压,最后,精致的月饼就大功告成了。

  欢声笑语中,大伙的桌面上逐渐出现了兔子、双鱼、荷花等各种图案的月饼。在现场,大伙还互动分享了和中秋节相关的历史和诗句,在有奖竞答环节中,居民们踊跃抢答,都拿到了小礼物。

  各族居民同庆祝

  9月13日,鱼峰区天马街道大龙潭社区,那里的各族居民们迎来了大团圆,大家一起载歌载舞,同庆中秋节。

  伴随着欢快的侗族多耶舞,活动在大龙潭社区前的空地上拉开了帷幕。社区居民换上了各民族的传统服饰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同时,大家还把邻里生活的趣事,民族团结的知识编排成了山歌,用歌声来赞颂美好的生活。

  居民们编排了歌舞,社区也为大家准备了传统的游园活动。猜灯谜、套圈、投壶等项目,让大家收获欢乐的同时,也能满载而归。

  据了解,大龙潭社区成立于2002年7月,有约8000位居民,其中约1400人是少数民族居民,涵盖壮、侗、瑶、回等十一个民族。通过共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的活动,各民族居民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增强了,居民们也越活越舒坦。

  融水:载歌载舞大联欢

  9月15日,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上里村举办“芦笙·朋荜”文化节。来自白云乡、红水乡、三江侗族自治县以及大浪镇等众多群众参加活动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盛宴吸引了数千名来自区内外的游客,他们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齐聚一堂、载歌载舞,欢庆中秋佳节。

  上午,当地群众身着节日盛装,早早地来到上里村寨门口,用一杯杯香甜的油茶,清脆悦耳的芦笙和朋荜,迎接四面八方远道而来的客人。受邀参加活动的苗族、瑶族、侗族、壮族、汉族代表队,舞蹈《中华民族一家亲》《芦笙踩堂舞》《朋荜舞》和《朋荜比响》等丰富的民族表演各具特色、精彩纷呈,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,齐聚一堂共度中秋佳节。

  演出结束后,热情的壮族村民们蒸好糯米饭,拿出当地佳肴来款待客人,大家共享“同年宴”,共叙同年情结,共庆中秋佳节。

  据了解,芦笙·朋荜文化节是大浪镇以及白云乡一带的传统文化活动,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,也是苗族文化的象征,还是苗族人民庆祝节日、举行各种庆典和传统仪式时不可或缺的乐器,吹芦笙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侗乡苗寨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,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朋荜大浪镇以及白云乡一带壮族同胞的吹管乐器,是中国民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。朋荜已经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  三江:侗寨“月也”庆中秋

  9月16日,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塘水村归大屯到该镇归令村亮超屯开展中秋“月也”活动,双方以芦笙踩堂、赛芦笙、百家宴等丰富形式,激情欢庆中秋佳节,尽展侗乡多彩风情,有力增进村际友谊,进一步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。

  “月也”是侗乡传统社交习俗,意为集体游乡做客。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另一个侗寨做客,期间要举行赛芦笙、对歌、文艺表演等丰富节目。

  当天,村民结对剪禾把、抓稻鱼,喜迎中秋佳节,现场一派丰收景象。

  侗族同胞素有种稻养鱼耕作习俗,每年种植水稻或香糯时,在稻田或鱼塘内放入适量禾花鲤及草鱼鱼苗,到中秋节稻香鱼肥时,家家户户邀请亲戚朋友下田抓鱼过节,食大留小,并将“土鱼”烹制成酸汤鱼、香煎鱼、鱼生、鱼酥、鱼粥等特色美食,节味浓郁、其乐融融。

  《在柳州》APP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。

【编辑:韦佳   责任编辑:冯晓磊】

"在柳州"手机客户端

"柳州网络广播电视" 微信公众号

"柳州微矩阵" 微信公众号

  凡柳州广播电视网上刊载的原创内容(包括且不仅限于图文、视频),均已注册版权。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自行转载、摘编、改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如需转载使用请联系新媒体采编部(0772-2695525)。

扫一扫

手机继续看